1、展开1全部 [英文]mental health ★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资料图片)
2、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3、心理健康 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4、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5、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6、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7、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8、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9、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
10、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11、“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12、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13、编辑本段标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
14、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15、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 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
16、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17、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18、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19、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20、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1、” 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22、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23、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24、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25、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26、[1] 总而言之,健康的心理就是做出正常思维,行为标准,人性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27、编辑本段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8、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29、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30、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31、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32、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33、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34、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35、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36、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37、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38、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9、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40、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41、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2、 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43、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44、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45、 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6、 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47、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48、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49、中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1.感觉、知觉良好。
50、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51、 2.记忆良好。
52、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53、 3.逻辑思维健全。
54、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55、 4.想象力丰富。
56、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57、 5.情感反应适度。
58、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59、 6.意志坚强。
60、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61、 7.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62、 8.人际关系良好。
63、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64、 9.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
65、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66、 10.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67、 11.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
68、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69、 12.保持正常的行为。
70、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2]。
71、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72、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73、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74、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75、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76、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77、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78、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79、 ⑨有自信心。
80、 ⑩有心理耐受力。
81、[3]编辑本段深层次了解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1.智力正常: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82、2.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
83、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84、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85、3.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6、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87、4.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88、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
89、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编辑本段心理健康内容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90、编辑本段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背景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亚健康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91、 ·有时晚上辗转难眠。
92、 ·睡不安稳,或入睡后惊醒、多梦。
93、 ·经常有不明原因的头痛。
94、 ·经常感觉到莫名的情绪压抑,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95、 ·在面对压力与冲突时,内心挣扎着各种声音,让人不知所措。
96、 ·面对目标与理想蓝图,有深厚的无助感与脆弱感。
97、 ·生活在压力、焦虑和紧张之中。
98、 “亚健康”和“疾病”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自己调整到健康、快乐的生命状态?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身体中得到一些什么样的讯息。
99、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容易物化地看待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
100、我们将自己视为疾病的受害者,身、心、灵分离。
101、我们对自己的失察,导致了生命不同层面的症状:生理上的亚健康、心理上的压力、焦虑、自恨,无法排遣的孤独感。
102、它更反映在我们的关系中:我们对他人充满了指责、愤怒与抱怨的能量。
103、编辑本段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104、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105、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 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
106、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107、这些数据表明,青少 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108、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 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
109、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 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
110、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 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111、 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学生)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112、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113、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114、 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
115、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116、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117、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118、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119、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20、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121、 中国大陆的学者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122、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
123、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
124、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125、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
126、他能为他人所理解。
127、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
128、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129、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130、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131、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
132、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
133、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134、 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135、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
136、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137、 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138、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
139、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140、 6. 人格和谐完整。
141、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
142、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
143、 7. 智力正常。
144、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
145、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146、 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47、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48、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149、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50、 一般而言我们可参照上述标准检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151、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则要求助于临床心理学家的测查与诊断,不能随意给自己和他人胡乱下结论。
152、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中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最新国内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 一、 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
153、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154、 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155、 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 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156、 四、自我意识正确, 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157、 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158、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 动机、兴趣、 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159、人的生活条件、 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
160、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61、 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
162、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163、 七、行为得体, 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64、 八、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
165、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
166、编辑本段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167、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68、编辑本段异常心理 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
169、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170、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71、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
172、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
173、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174、 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175、 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
176、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
177、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178、 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
179、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
180、 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181、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
182、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1..忧郁 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
183、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184、 2..狭隘 表现为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
185、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186、 3..嫉妒 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187、--成长中七种不健康心理 4..惊恐 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
188、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189、 5..残暴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190、 6..敏感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191、 7. 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
192、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193、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194、在中国,目前保守估计,大概有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195、据调查,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
196、心理专家提醒您: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197、 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中有着众多的流派,其中最常见的有“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交互疗法”、“格式塔疗法”及“理性情绪疗法”等。
198、据美国心理咨询协会的统计,现已记录在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已有300种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199、美国心理学家朗敦(Perry Landon)认为,所有这些疗法可大抵分为两大类。
200、一类是“认知领悟”(insights)疗法,旨在通过改变提高人的认知方式来缓解其心理困惑和障碍。
201、另一类是“行为矫正”(behavioral modification)疗法,旨在以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矫正人的不良行为方式。
202、其实,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常常是两者兼用,互为补充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