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童年趣事 撂天晌午逮蚰子 这也是我的《朝花夕拾》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7-10 15:04:51

童年趣事

撂天晌午逮蚰子

胡树青(洛阳日报原文图专栏


【资料图】

“画说河洛民俗”特邀撰稿人)

值得回忆的童年趣事太多了,但最令人不能搁下的是“逮蚰子”。在那时,一听说要去逮蚰子了,哪是会乐得一蹦三尺高的!上世纪40、50年代,可供孩子们开心的玩意儿不多,“逮蚰子”是农村孩子们最爱玩的事。

“蚰子”是啥玩意?

偃师人管蝈蝈叫“蚰子”。然而字典上的“蚰”并非指蝈蝈,但家乡人说的“蚰子”确实是蝈蝈。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大型鸣虫(如图),雌蚰子个子较大,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身后有个长长的尾巴(图中左边的那个)。雄虫(图中右边的那个)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蚰子(叫惯了,不再用蝈蝈这种称呼)喜欢在高燥的秋庄稼地里生活。在偃师,夹河滩里的蚰子很少,而在南北两坡(二级、三级台地上)的棉花地、毛豆趟儿(地边毛豆行)里,那里是蚰子的的乐园。

蚰子喜欢炎热晴好的天气,越是“吃瓜晴天”,越是“撂天晌午”越是蚰子狂鸣的时段。

所谓“撂天晌午”,特指盛夏季节吃过午饭后到歇及晌,特指盛夏季节吃过午饭后到歇及晌儿的一段时间。这一段,大人都要”歇晌儿(睡午觉儿),不要说野外了,就是街上也跟宵禁了差不多,连个人影儿也不多。很有险恶的气氛,故而给个名字叫“撂天晌午”。孩子们没瞌睡,把歇晌儿看做坐监,总想起来到外面玩儿。大人为了让孩子呆在屋里,总想通过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办法软硬兼施:“晌午错(cuò),鬼推磨;推住谁,谁难过!”大人经常用这句恐怖的话吓唬,教孩子呆在屋里渡过“撂天晌午”。

可是这“撂天晌午”是逮蚰子的黄金时刻。并且,逮蚰子最佳的地方是“撂地里”,更真实的说是在离家两三里的“撂岭上”,那里才是蚰子狂鸣的地方。

其实,善于鸣叫的只是公蚰子。公蚰子体形短小精悍,其发声器其实是退化的翅,俗称“蚰子鞍儿”。蚰子鞍儿越小,其叫声越好听,俗谓“钢声儿”。逮蚰子的专找“钢声儿”蚰子逮。

母蚰子的体形与公蚰子没多大差别,只是体形较大,尾部多了一根长尾巴。母蚰子的翅退化得更厉害,所以母蚰子不会发声,交配、产卵是其一生惟一神圣的事业。

一旦大人恩准,可以由稍大的孩子领头儿组团上坡逮蚰子,孩子们简直要喊万岁了。

在赤日炎炎,大地流火的“撂天晌午”,孩子们带着蚰子叫儿、提着蚰子笼儿兴致勃勃地上了坡,此时的坡上,蚰子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但蚰子有个特点:原本正在狂鸣,一听到动静,就会戛然而止,好大一片地方不约而同地寂然无声;但是,只要一个蚰子起个头儿,大伙儿就会立即响应,奋不顾身地鸣奏;因此,逮蚰子大多要备“蚰子叫儿”。

所谓蚰子叫儿,就是用来引逗蚰子发声的工具,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用竹筷子来做,方法是把筷子的方棱用小刀刻成一串锯齿形。再用一根旧毛笔笔杆搁在锯齿儿上反复滑动,就会发出和蚰子的叫声相似的声音,蚰子听了就会被引逗的争着鸣叫;

另一种是用高亮秸秆做的,方法是,用高亮秸秆做成如图的结构,就成了又一种蚰子叫儿。轮动手柄,拨子儿拨动细棍儿,细棍儿就会不停地、快速地敲击前边的小“梆子”,蚰子叫儿就会发出足以乱真的蚰子鸣叫声,这给孩子们逮蚰子提供了很好的发现“敌情”线索。

逮蚰子的基本方法是用手捂。蚰子蹦得高(能蹦1米多高)蹦得快(1米多远)。孩子们捂得更快,当然,成功与失败都会随时出现。通常,负责捂蚰子需要稍大的孩子,年龄小的,只有打下手的份儿:提个蚰子笼儿,掫(zhôu,意为用手擎着)个“蚰子叫儿”不遗余力的轮动,这是捕捉动作还不很敏捷的小弟弟不得不屈就的角色。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